开云官方入口

【打通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机电工程学院:同心合力打造两校区班导师工作新模式

首页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

上午在开发区校区指导研究生科研,下午到金石滩北区上课,下课后去学生食堂晚餐,之后立马赶往金石滩西区给学生开班会、找个别学生谈心。晚上20:50,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高天一开车从金石滩高速口上高速,伴着满天星斗,21:45回到位于市里五一路的家。上楼时,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紧赶慢赶,总算胜利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目标。

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本学期开始,大一新生搬进金石滩校区北区,机械类专业布局在金石滩西区,自动化类专业保留在开发区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开始了两校区办学的模式。随着学校对班导师工作的又一次全面部署和推进,学院的老师们明显比以前更加忙碌和充实,早出晚归,一天跑两个校区是很多班导师的工作常态。

“多校区办学是高校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增加学校竞争优势,满足自我发展的举措。目前两校区办学的格局模式,是学校蓬勃发展、快速发展的突出体现,虽然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大了班导师工作的难度,但是,机电学院积极探索两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多渠道倾听呼声,及时了解信息,搭准师生思想脉搏,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困扰,积极应对和解决不利因素,拉近了两校区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说。

做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收获颇多,为做好下一阶段的复试重点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考研信心,燃起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真是没想到,老师们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拨开萦绕心头的迷雾,让我豁然开朗,又重新激发了我考本校的斗志。”

……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由院长、书记带队,以班导师和党员教师组成的“义务考研答疑”队,为大四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让前来参与的70余名大四考研学生连连称赞:受益非浅。

考研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也是班导师的事情,更是学院的事情。“面对今年学校电子信息领域最新专业课考试科目,由原来的《自动控制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调整为《C语言程序设计》的改革,大多数学生都很迷惑,不知如何复习。在了解到学生普遍都存在困惑的情况下,班导师和党员教师联手,主动出击,通过举办这样系统性、全面性的考研答疑活动,急考研学生之所急,想考研学生之所想,帮助学生们提前复习专业知识,解决学生们的燃眉之急。”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洪友说。

张明君老师2019年底来校,转过年就担任起自动化201班的班导师。虽然张明君做班导师工作时间不长,但对班导师工作却驾轻就熟。

“如何提升自己竞争力?”“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每次班会,张明君都会拟定一个主题,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发言,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要思考“怎么学”“学什么”,还要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

张明君非常重视大一“领进门”的工作。第一次与班级同学见面时,她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和目标,然后交由她保存。

“每位学生的目标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大学这四年当中需要我们共同来实现和完成。班导师工作对个人而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班级而言就是建立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让大家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收敛陋习,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张明君说。

只要有时间,张明君就深入寝室、深入课堂与学生们“唠嗑”,了解班级的情况和问题所在。张明君表示,班导师对学生要以信任为基础,以感情和道理为引线,加以耐心了解和支持鼓励,这样才能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每一名获奖选手的背后,必然有着一位辛劳付出、倾囊相授的指导老师,每一份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老师经年累月的点滴教育和无私帮助。”机械162班的张芹芹大学四年的“成绩单”上,不仅专业课门门优秀,还获得省市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的多项奖励。她的指导老师也是她的班导师,正是胡红英老师。

在机电工程学院,由胡红英牵头组建的技能竞赛团队可是响当当的。这支团队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为目标宗旨。多年来,团队成员参加的制图大赛、综合能力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大赛等等,成绩斐然,捧回了若干奖项。

“参加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的热情,考察了学生随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自2003年担任班导师以来,为培养各族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引导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已近半百的胡红英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

胡红英不仅在工程实践上悉心指导学生,更在生活中热心关爱学生。“当我们有问题和疑惑的时候,胡老师会第一时间帮我们解惑。”机械162班高静说。

张涛是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大一新生班导师。新生进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说起班级学生情况,他如数家珍,叫得出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聊得出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张涛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的呢?

在新生入校之前,张涛就先通过翻阅学生的个人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开学后通过观察接触和交流,更进一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修养、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

张涛有着多年的班导师工作经验,他一再强调,大一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大一新生的可塑性最强,作为班导师,要全面了解大一新生的各种特点,细化工作内容,认真开展工作,以帮助同学们利用好这关键的一年,给整个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育人无止境。一直以来,机电工程学院非常重视班导师工作的建设,从政策制定、选拔、培养和考核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严谨评价体系和完善工作制度,在全院致力于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强的班导师队伍,覆盖全体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学院构建育人新格局添砖加瓦。”张涛说。

做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由于先天问题,我只有一半大脑和头骨,但是我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与正常的、健全的人有所不同,我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更达到了一个残疾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今天我所取得的这一切成绩,都是因为,在民大我遇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恩师杨大伟,在他一路不离不弃的鼓励和帮助下,挑战了自我,成就了自我,让梦想成真。”这是2020年许烨豪毕业离校之前,为机电工程学院全体研究生作汇报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许烨豪的演讲流利又充满激情,不了解内情的旁人,永远也想不到他曾经的过往。

许烨豪患有先天无脑畸形症,他的思维模式、记忆力、听力等方面都与正常人有相当大的区别,更糟糕的是,由于他的大脑语言系统不健全,口吃相当严重。

就这样一位自身条件先天不足,性格又自卑内向的学生,当找到杨大伟老师,表示要攻读他的研究生时,杨大伟没有犹豫和迟疑,果断又郑重地一口答应下来。

与带其它学生不一样,杨大伟先从教许烨豪说话开始。“只要有空,我就教他说话,我说一句,让他复述我的句子,一句一句地教。我告诉他要大胆说,不要怕说错,一旦发觉自己说不出来卡住了,就主动停下来,厘清思绪准备好再说。”杨大伟说:“在我看来,培养一个学生使他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远比完成一个课题、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要重要得多。”

在杨大伟的帮助和指导下,许烨豪考上了学校研究生,顺利地成为他的弟子。2018年,许烨豪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年,连续发表了2篇开云官方入口学报期刊论文,在第30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CCDC)和第38届中国控制会议(CCC)各发表1篇会议论文,并代表学校用英文做了小组汇报。在读研期间,他申请发明专利12项,包括1项国际专利,其中9项已获授权。2020年,许烨豪获大连市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

“汪老师加油!汪老师加油!”“浩天加油!浩天加油!”听到这一声高过一声的助力声,千万不要误会,这可不是来自创新竞赛的现场,这是在汪语哲新装修好的房子里,还是除夕之夜。汪语哲与9名学生分成两支队伍,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包饺子比赛。

2019年的这个春节,对于测控161班张浩天同学来说终生难忘。由于特殊原因,寒假留校没能回家,原以为这个春节会很孤独,没想到,汪语哲把包括他在内的9名寒假留校学生请到家里一起过年。

“贴春联、包饺子,吃团圆饭,这个春节过得一样也没少,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样温暖热闹。”张浩天说。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袭,打乱了毕业生的求职计划,原本的笔试、面试以及本应开始的招聘会活动或取消或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车辆工程专业主任葛平淑翻遍了QQ、微信、手机通讯录,由“面对面”转为“线连线”,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企业招聘信息。

“疫情发生后,起初我很焦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班导师和专业主任多次与我联系,询问我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经常在班群里在线解答我们关于求职和学业等方面的问题。”现就职于博格华纳公司的2020届毕业生高佳兴说。

葛平淑带过2届毕业生、240余人,指导和推荐20余名学生成功就业,这是她做班导师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总结起自己帮助学生就业的经验,葛平淑说:“从大一的‘生涯唤醒’的职业指导到大二、大三‘私人定制’式就业指导 ,再到毕业季‘不折不扣’的就业帮助,我帮助学生修改简历、指导学生面试、陪学生聊天,与学生一起走过从梦想到现实的‘最后一公里’。”

陈晓云老师今年任自动化213班的班导师。屈指算来,她做班导师的时间,赶上她现在班级里学生的年龄大了。2003年,学校实施班导师制,那一年陈晓云刚刚来校,成为首批班导师其中一员。

多年的班导师经历,对于如何做好班导师工作,陈晓云总结两个“诀窃”: 一是平日里要更多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不断调整自己,跟上青年学生的步伐,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二是坚持假期的家访工作。

“可以说,做好班导师工作,首先要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使育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导师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家访是班导师密切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也是班导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所在。”陈晓云说。

近20年里,陈晓云的家访之路,跨越多个省市,3万多公里,她走进的不仅仅是百余名学生家中,更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19年,2017级自动化专业蒙红同学的父亲病故,因给父亲治病而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使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学院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全体教职工发出捐款倡议。全院教师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短短时间就收到一万多元捐款,帮助蒙红同学度过难关。

“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的爱心帮助使我度过难关。我无以为报,一定好好学习,不负老师期望,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蒙红手握捐款,流下感动的泪水。

纸短情长。在机电工程学院,爱生如子的事迹,如果讲起来,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爱生如子的班导师,如果写起来,名字会写很长很长……

“孔子创办私学、朱熹广收门徒,门生弟子遍天下,古往今来,无数师者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文明传承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学校2003年实施班导师制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机电工程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深耕班导师工作,以言传身教的姿态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奠基铺路、保驾护航,班导师的职责和使命早已深铭于心,融入血脉。”张汝波说。

(信息来源 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大图设计 李舒)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