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教师节特别策划:用奉献诠释民族教育的真谛——2020年教师节评优表彰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先进事迹(四)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9日

编者按2019年以来,学校党委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紧随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锲而不舍推进改革发展,尤其今年,按照中央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部署,在国家民委党组和地方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坚决抓实疫情防控,奋力推进事业发展,把疫情防控、政治建设、制度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整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党委宣传部推出以“用奉献诠释民族教育的真谛”的主题宣传,从获得突出贡献奖的教师中,撷取一些故事片段,展示这些默默耕耘者的大爱和奉献,智慧和风采。让我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携手同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共同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丽坤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孙丽坤来校22年,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民族高等教育工作,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她先后独立出版著作和高校教材8部,其中辽宁省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共主持各类课题30余项。获得全国、省市级科研和教学奖励共9项。《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文汇报》“海外版”等介绍了她为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所作的研究工作。

她依托专业研究优势,在学校、学院领导支持下,成功申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使民族地区学生飞上蓝天梦想成真。为了本年度秋季入学的146名航空专业学生教学运行顺畅,带领全系教师,克服困难,实现专业建设等多项工作零的突破。

孙丽坤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深耕产教融合线上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成果,完成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等课题;她进行了大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文育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创新指导、就业指导,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孙丽坤还不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追求教学质量,本学期,她不断推进线上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千方百计设计的连线武汉疫情区香格里拉酒店授课,使学生感受到疫情后武汉酒店企业的创新经营和群体图强精神,感染了学生,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孙丽坤始终坚持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服务国家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让少数民族同胞吃上了旅游饭,取得显著成效。持续义务开展民族地区田间地头扶贫培训工作,辛勤执着地为边远、贫穷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提供旅游规划、策划、培训、辅导等帮扶工作,具有示范引领性,参与策划了国家民委对内蒙古巴林右旗服务战略任务课程,并以第一主讲人开展了疫情阶段线上课程辅导,噶扎村干部300余人参与。

近年来,孙丽坤注重服务民族地区科创研与教育互渗。她持续指导学生完成民族地区创新创业结项10项课题,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4篇,指导学生团队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东北赛区3等奖等,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以个人工作室为主建立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运行模式。

“我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过多次大创项目指导教师的孙丽坤,会让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室,依托于她独特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独特的地方,努力践行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许小可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交通瘫痪,武汉封城。有医护工作者最美逆行,有工人昼夜奔波,有志愿者默默奉献,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许小可教授也用自己所能投身一线。

在疫情期间,许小可参与研究的“Evolution of effective serial interval of SARS-CoV-2 by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该研究通过对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证明了非药物干预在传染病控制领域的重要性。这项发现对于改进传播动力学评估、预测未来发病率等具有重大意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科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围绕疫情信息传播、疫情传播风险预测、大数据手段干预疫情等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前已在国际权威传染病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发表四篇SCI一区学术论文,把科学有序防控落到实处,为抗击疫情提供理论支撑。

武汉封城前,网传500多万人逃离武汉,人人自危。许小可及其团队根据腾讯等社交网络2017年春节的地理定位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表“从学术的严谨视角告诉你:500万武汉人是‘逃离’还是‘正常离开’!”该篇文章被澎湃新闻等众多网络平台相继转发,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后,许小可及其团队又根据从武汉出发的人口迁徙流量和24日前各地的病例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了“大数据告诉你,从武汉离开的人流对全国肺炎疫情的影响”,为疾病传播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了参考。“当时没想太多,就是觉得做这些研究还挺有用的,想力所能及去做一些事情。”许小可说。

用大数据进行研究需要经过数据抓取、数据预处理、数据编码、数据标准化、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建模、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对人的身心都是一场考验。“团队每个人负责一个环节,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到精确。我们的研究生都很累,没办法,不过都得坚持。其实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坚持过来的,一天中除了吃饭的时间都坐在电脑前。”许小可回忆说。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根据是家庭内部感染,还是家庭外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传染模式其实和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还有不同民族的家庭结构有很大关系,也就是疫情是怎样通过社交关系进行传染。这其实能给我们很多提示,如果疫情在人群密集的场合爆发的话,要怎么去处理。”许小可说。

许小可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民族信息资源挖掘利用研究所所长。身为民族教育工作者,许小可觉得自己身上有一些特殊的使命。“有些民族地区医疗等设施稍微落后一些,我们想通过数据看一下,疫情或者其他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因为有时候用数据来揭示一些问题会更快,更真实。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这些人是我们要关心的,我觉得作为民族院校,这是我们该有的责任担当。”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李姝凝 肖小溪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大图设计 李素梅)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