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探求民族团结教育的“心”方法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编者按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广大学生中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民族团结基因,坚定“四个自信”,在全校营造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今年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隆重表彰了一批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更好地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弘扬我校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党委宣传部在各媒体平台推出专题专栏,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对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展示。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让很多从教者对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民族院校,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何更好地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融入日常,以此打通高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们在自我发现、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2017年,由一线辅导员自发组建的团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因需而生。

工作室隶属于党委学生工作部,成立两年多以来,以培养各民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为出发点,以心理育人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开展各类工作,在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深度服务、挖掘潜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用心倾听,陪伴式教育更温暖

“我放在这里的树,你不要动。”“可是我觉得这个地方插一棵树不协调,我看着不舒服。”“你这么做我也不舒服。”不足一平方大小的沙盘前,四个女生一边摆置沙具,一边因不理解对方的行为偶尔争吵。

察觉到大家情绪的变化,坐在一旁的欣蕾老师开口了:“大家先停一下。我们先看看沙盘里边的沙具,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这么摆放的原因,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请仔细听。”在欣蕾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开始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对别人行为的感受。

这四个女生是室友,因为大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异,在宿舍,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产生摩擦。“交流中,学生们不仅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还能换位思考,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沙盘游戏对学生成长教育的特殊效用。”欣蕾说。

欣蕾是最早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她和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习研究,从最初的个体沙盘游戏到团体沙盘体验,这种在“玩儿”中发现的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得到的收获感受,让他们逐渐开始思考如何让心理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这种心理教育区别于传统的说教,从教者成为倾听者、陪伴者,在心理层面容易拉近师生距离,建立互信基础,这会使之后的引导更容易。”工作室成员曲志菁说。

渐渐地,这种教育模式引起很多辅导员的兴趣,团队成员不断扩充,工作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拓展丰富。

“我感觉自己没办法平衡娱乐工作和学习时间。”“我觉得我得抑郁症了,怎么办?”“能找到的工作自己不喜欢,自己喜欢的又找不到。”……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压力情绪无从宣泄的时候怎么办?也许“树洞君”可以帮到你。

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的微信公众平台“大连民大缤纷族迹”上,有一个栏目叫“心灵树洞”,在“树洞入口”可以编辑输入自己的心里话,不管是学业困惑还是情绪压力,都可以匿名发送给“树洞君”。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吐槽、宣泄平台,因为每一条留言都有老师查看并从心理学角度给予专业回复,这些默默关注每一条留言的老师都来自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给予润物无声似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之外、在更多‘看不见’的地方更细致地观察、捕捉,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引导。”工作室成员汪发余说。

除了“树洞君”这样的网络书信新形式,工作室也设置了制作大学生心理自助网络读本、开发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心理自助书签、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等特色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开展主题音乐会、主题征文、抗疫技能小视频大赛等,让各族学生广泛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敞开心扉、积极表达,在互动互助过程中加强了解,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用心浇灌,系统性教育更有效

自我认知、自我认同是培育良好情绪、健康心态、正确价值观的基础,然而,在大学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师生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让很多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一次沙盘、一次团体活动或许能解一时之忧,但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学生们要面对的挑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怎么能让心理教育从一次性体验向系统性教育迈进,给学生们更全方位的帮助?工作室的成员们几经讨论,决定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一段时间的调研、准备后,《塑造人格魅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心理潜能开发——正念认知与自我训练》《令人心动的offer——团体职业探索》《她时光,音你心动——女性心理成长课》等十余门心理素质类通识课陆续跟民大学子见面了。课程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面向除大一上学年外的所有在校生授课。

虽然一个班级只设置了30个名额,但是来听课的学生远不止这个数。“带着自己的室友、同学、朋友来听课是很常见的,而且有很多同学是因为上学期修过一门,觉得很受用,这学期又继续来拓展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选修《心理潜能开发》课的人力资源191班学生姚雨说。

“选修心理素质类通识课的学生们,不受任何专业、年级、民族的限制在同样的环境里讨论、学习、交流,配合完成一系列课程任务,大家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共性得到更好地激发,个人的行为、思维差异性也得到一定包容。在心理素质类通识课的课堂上我们真正地实现了一种‘大融合’,那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就是我们设置这一系列课程之前期望的。”工作室成员刘君说。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发展,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有16名成员,先后14人取得了沙盘游戏指导师资格证书。工作室通过开设沙盘游戏学生助理培训班,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为心理协会开展团体心理技能培训,组织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工作专题讲座,师生交流座谈会等活动,组建了一批学生心理助人团队;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专职博士教师为心理委员量身定制了一门通识选修课,提升心理委员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同学心理动态变化、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团体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各民族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心理助人能力不断提升。

工作室还走进各学院,为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人格完善角度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宣传心理疏导与朋辈互助途径。

教育如果不倾注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一直努力用情感钥匙打开学生心扉,让这涓涓细流滋润、温暖各族学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民大的校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走过艰难坎坷,工作室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探索出的“心”方法未来可期。

(信息来源 李舒婷 学生记者 朴朋 大图设计 李舒婷)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