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问少年心事:学在民大 胸怀天下——我校“学在民大”之学生篇纪实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编者按2019年5月5日,在学校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上,党委书记赵铸向全校师生发出响亮号召:教师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的人生追求,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严谨治学,以正确的价值观浸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让民大校园成为求学治学的最佳环境,让民大学风成为民大文化,让“学在民大”成为民大口碑。

时隔一年半,民大学子们的学习形式由线下到线上,再由线上到线下。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学校党委“打造有高度的学风,让‘学在民大’成为民大口碑”这掷地有声,意义深远的号召始终言犹在耳,鼓舞激励着民大学子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社会担当、家国情怀有用之才,以真才实学担负起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早晨7:40,文法学院物权法的课堂上已经座无虚席,任课教师张晓彤习惯在课前二十分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到课率不高是当前高校课堂的一个普遍现象。“学在民大”号召发出以来,学校不断丰富学风建设内涵,让每一名学生按时走进课堂,已经是学校狠抓学风建设的一个缩影,“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蔚然成风。

“学风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坚强基石。学校党委致力于打造的学风是‘大学风’,是‘有高度的学风’。老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好书;学生要有严谨的求学精神,读好书;所有人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工作。‘有高度的学风’就是立足高远、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学风,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学风。”学校党委书记赵铸说。

(一)

学校党委发出“学在民大”号召后,各学院积极响应,在构建“大学风”和“有高度的学风”上打好主动仗、打出组合拳,下足硬功夫。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构建了“自学—乐学”学风体系,开展“物聚杯”每周一测学风活动。测试过程自主监考,自主阅卷,模拟测试结束后,各班针对错题与重点题展开课后小讲堂,利用晚自习时间,班级内部以及各班之间进行测题纠错、课题宣讲,帮助同学们梳理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每次测试结束后,学院把成绩情况总结及时向相应任课老师反馈,使任课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把握教学方向进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推进学风日常化制度化建设。”党总支书记高娃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率先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寝室、课堂和早操为三个维度,设立了完整的“三维一体”学风建设体系。“‘三维一体’体系在2018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在第一学期的高等数学期中考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出其他专业;在其他学期的学风进步量化考核中,两个班级也是名列前茅。”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英震说。

环境与资源学院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发挥一盘棋作用,充分调动班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者等各方面积极性,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如以辅导员为主、学生会为辅的“查旷课、查迟到早退、查玩手机”及“禁作弊、禁课堂喧哗、禁夜不归寝”专项检查严格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以班导师为主的班级督导管理、以专业课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学、科研(实习)管理等,力争对学生进行全覆盖、无缝隙的全方位培养。“从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入手狠抓学风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不断促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努力营造‘学在民大’的良好氛围,力争让‘学在民大’在环资学院生根发芽。”环境与资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华戎说。

(二)

“高三是知识水平的巅峰,上大学就‘放羊’。”这句网上流传的俗语,成为当下不少大学校园里学生状态的生动写照。此前,一份有关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学业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学习缺乏兴趣;无故逃课、娱乐至上等。

面对这样一个普通现象,在强化学风建设中,机电工程学院先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由于学院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很强,教师讲授起来容易枯燥难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局限性,通过具体项目完成理论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也就是将课堂理论与实践做了完美结合,将理论知识寓于某个具体项目,使学生带着项目任务问题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动力。

“学生学习风气的好与坏,是被动产生的,毕竟他们是受教育者,是直接受到老师教学方法以及教风影响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储备和拓展专业知识,还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好规划和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刚刚下课的自动化专业主任毛琳老师对记者说。“我上课从来不点名,因为没有特殊情况学生基本不缺课。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机制,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考核要素,课堂问题的回答、讨论、实验、设计作业,都纳入到考核的总体成绩中,学生的到课率是非常高的。”

今年春季学期,由“站”好每一堂课转变为“坐”在电脑前上好每一堂网课,建筑学院副院长侯兆铭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每次都早早地进入“会议室”,边等候大家边为先到的学生答疑解惑。为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劲头,他积极探索尝试网络授课的新举措和新办法,不断提升了课堂授课内容,使得全体学生都能紧跟网络授课节奏、积极思考认真学习。“建筑设计的网络授课要积极和学生开展‘深度互动’,从互动频率上、问答深度上、开放性建筑设计话题的讨论上、线上设计草图的即时修改上,都要进行强化、学生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跟上思路,与老师展开有效的互动,提升网课教学效果。”侯兆铭说道。

面对近年来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教育教学现状,今年学校研究制定了《开云官方入口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管理的主体作用等措施,做好教学、学工系统联动工作,从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教辅人员、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抓好学风建设工作。“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牵引,完善考核,加强激励,拿出具体举措,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每一位学生走进课堂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教务处处长袁传军说。

(三)

今年疫情期间,按照学校党委“开学不返校、线上不停课、网上不停工”的总部署,学校开启了“云课堂”的教学模式。各族民大学子上房顶、蹭网络,跨越山河大海和老师相聚云端,将“学在民大”的学习劲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精神书写在热烈的青春年华。

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对于国际商学院财管182班的塔吉克族男孩克热木•阿不都肉苏力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克热木家所在的村子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泽普县的偏僻一隅,由于信号时断时续,开始上网课之后,克热木就和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一起用流量听网课。为了减轻流量听课给贫困学生带来的家庭负担,学校专门提供了家庭困难补助和网络流量使用补助。外面的信号比屋子里更好,克热木就带着手机坐在墙边听课,新疆的早春寒风凛凛,克热木在墙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如果在这个时候掉队,可能很久才能赶上来,即使条件艰苦,我也要全力以赴。”克热木说。

“绝不在返校前落下一节课。”这是生命科学学院应用化学172班戴凤枚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戴凤枚家在广西藤县农村,因为家里没有装宽带,4G信号又时断时续,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从学校网课开课的第一天,她就把书桌搬上了自家屋顶。风雨无阻,坚持听课。戴凤枚说:“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开学,为保证正常授课不受影响,老师们都付出很多辛苦,我们要感恩这份奉献。学习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我只是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儿做好。”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182班的彝族学生苏补呷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梅子坪村,由于网络信号不稳定,不能准确接收到的课程内容,苏补呷就等网络好一些的时候,联系任课老师,申请看回放视频。在梅子坪村,想买到学习用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里四个学生都要学习,现有的本子、纸张很快就用完了,加之网课流量消耗大,每天单话费支出就是笔不小的开支。既要保证学习,又希望节省些费用,苏补呷把家里能拆的纸箱都拆了,一一铺好压平,把知识点一笔一划写在纸壳上。“虽然写在纸壳上不便于携带,但是由于纸大,可以记下很多知识,这样写好拍照保存到手机里就可以随时复习巩固了,也很方便。”苏补呷说。

“线上学习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在这个特殊的春季学期,学校和老师们铆足了劲儿,下足了功夫,资助现金、开小灶补习,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让同学们能上课、上好课。各族民大学子更是克服各种困难,努力适应线上教学环境,以积极行动做“学在民大”的促进者和践行者。

(四)

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和“多帮多”的形式建立起“以帮带学”“以帮助研”“以帮拓育”“以帮促融”的交流互助模式,促进各族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情感上互相交流,文化上深度交融。同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一帮一”学习互助活动,对助力“学在民大”的大学风建设更是锦上添花。

生命生物工程171班全班共29人,其中有23人在第一学年拿到了奖学金,21人在第二学年拿到了奖学金。是什么办法让这个班级成为学霸班呢?这还要归功于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期末带领复习机制”。该机制就是在临近考试时班级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会统一给全班同学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本来碰上高数、大学物理这些令人有些头疼的科目,同学们开始时还有些畏惧,但自从办了这个复习活动,大家的心理压力平复了很多,而且对各类盲点知识都得到了补充,“这种复习活动,不仅使讲课同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还为其他同学指点迷津,班级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都可以顺利通过每门考试。”团支书李丽婷说道。

数学与应用数学171班在大一刚入学时,就响应学校“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并且通过一学期的学业观察,班级内自发结成了多组一帮一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帮扶成绩欠缺的同学,同时,成绩优秀的同学更是在学习委员的发动下组成了讲师团,拿出了自己的课外时间为学业欠缺的同学进行讲解。学习委员还会将老师课上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课后发给同学们进行及时复习,方方面面地兼顾每一个同学的学习。

2020年春季学期“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在线上与民大学子们如约相见。小组成员们身处祖国各地,甚至人在海外,但各小组共同克服学习困难,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在线上,大家打卡签到、视频会议、共享笔记、知识梳理、小组讨论……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活动真正做到了“学子对线连南北,学在民大不掉队”。

“经过互帮互助,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提高了10分以上,这些证明了‘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的模式是符合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我们会保留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部分,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改进,使其成为我校‘高质量办学’与打造‘学在民大’口碑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学生处处长徐绍文介绍。

学生是学风建设最直接的感受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我来到大连民大学习生活已经有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从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良好的学风才能孕育出优秀人才,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学校致力于打造的‘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成长成才的一剂良方。我发自内心的庆幸能够来到民大,成为民大人。”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统计171班白彩云同学说。

大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连民大将背负希望,传承创新,多措并举,让学子们在“学在民大”优良学风的伴随下求知求真,奋发成才,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党委宣传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