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大思政课”如阳光般洒满校园——我校“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工作纪实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阐述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物联网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国际经济学》课程中,讲述在全球疫情持续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数据稳中向好,影响和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学校领导每年与留校大学生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共度除夕;担任班导师20来年未曾休过一个寒暑假,假期和周末都是在办公室里指导学生学业;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的公寓管理员们,多少年如一日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服务育人……

这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是管理育人,还是服务育人?大连民大给出了标准答案——这是全员全程全方位打造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和铸魂工程。

2019年,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党委书记赵铸在专题党课上深刻提出:我们要树立“大思政课”的概念,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这是抓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高度融合的重要结合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元固本之策。

值此,开云官方入口正式开启“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建设步伐,把思想引领、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润物无声,强根铸魂,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就是推进从‘教’到‘育’的发展和提升,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营造育人新模式,建立育人新体系,构建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校打造育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立德铸魂大工程。”赵铸说。

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 每门课都是思政课

阔别半年有余,我校秋季学期首批学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重返校园。“大思政课”教育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旋律。

“人工智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否成为未来国际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课堂上,龙飞飞教授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深思。

龙飞飞老师常常将产业自信、行业担当有声有色地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人生发展、人类未来等层面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主人翁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课堂气氛比之前更好了,学生们更加专注,听的饶有兴趣,津津有味。”龙飞飞说。

在大连民大,像龙飞飞老师这样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课例还有很多。开展“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以来,学校通过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教育改革,相继制定并推行了《开云官方入口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开云官方入口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办法》《开云官方入口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逐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和格局,学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在全校开启了全新的教学育人改革与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召开“大思政课”研讨会,如何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机结合?如何使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老师们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和探讨。梳理提炼出职业道德、环境保护、中国精神、爱国敬业、崇尚科学、诚信友善、中国智慧等思政元素。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起“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架构,达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生物工程专业172班的刘浩然同学说:“老师在课上这样讲解很生动,既让我们涨知识,也让我们开眼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生物工程技术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我们的专业一定大有可为。”

“我认为‘大思政课’不是特定的课程,是一种教学理念、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份育人责任。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增强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性,主动承担起‘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这才是回归教育初心。”生物工程系主任金黎明告诉记者。

去年,生物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专业。“获评一流专业是压力也是动力,对我们学院的专业老师来说,最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回归课堂本源,上出一流的课,教出一流的学生。”学院院长张树彪说:“一流的学生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在知识上扎实、品德上过硬,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理工科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重实验,轻课堂、轻教研的倾向,以及由于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授课内容的紧凑性,使得思政元素不易发掘、不易融入教学等问题。如何下大力气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把“大思政课”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迫在眉睫。

学校2019年出台《开云官方入口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铸魂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生命楼636教室,刘秋教授正在给研究生讲授《现代微生物学》,在课程相关章节,她介绍了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的贡献:“同学们知道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黄祯祥吧,是他发现并首创了病毒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从而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在医学病毒学的发展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研究生阶段,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机会多,思想活跃,但是辩证思维能力仍有限,容易迷失方向,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就是要让‘大思政课’教育更贴近研究生实际,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先辈科学家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致力于医学微生物科学研究的精神,与国家共命运,为祖国、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课后,刘秋对记者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作为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治学境界、教学投入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有很大感染和影响,必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每位教职员工都在上思政课 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民族院校班导师,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明道,解心惑,更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四有’好老师标准,与学生们一起‘学在民大’,共话成长,用心去指导,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2019年教师节大会上,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齐淑华老师的发言在会场引起雷鸣般的掌声。

齐淑华这份感慨来自于她热爱的教育事业,来自于在大连民大近二十年的辛勤耕耘。踏上教学工作岗位至今,她做过5个班级的班导师。从2002年开始担任班导师,不论白天晚上,她都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导。教师节当天,学生在微信中给她留言:“在岁月之河里,班导师如一名船长,带领我们驰向光明的前方。您是最美丽的班导师,用责任和学识编织着我们学生芳华年代的梦想。”

土木工程学院王庆春老师,来校后一直担任班导师,二十来年未曾休过一个寒暑假,假期和周末基本也都是在办公室里指导学生学业及参加竞赛活动。“班导师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作为民族院校的班导师,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学生,让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厚重的思想感情、执着的奋斗精神。”

学校自2003年起实行班导师制度以来,为每个本科生自然班配备一名专任教师为班导师,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目前全校已有500余位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班导师工作可以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教师更好践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有效载体。班导师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是学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各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明华说。

在大连民大提起刘玉叶,不仅在校生熟悉和喜爱,离校多年的毕业生,依然难忘这位陪伴他们一起走过大学四年时光的“刘妈妈”。

刘玉叶是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总经理,她二十载以校为家,凭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担当与情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全身心投入服务育人。

“我是一名不上讲台的‘老师’,学生公寓就是我上课的教室。”说这句话时,刘玉叶脸上洋溢着自豪感。“最初担任宿管员时,我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既然是家长,就得对孩子们负责,就要用心去爱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更加认识到,我从事的工作也是学校育人的一个环节,和学校里的其它教师一样,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学生公寓这个岗位上,我要尽全力把学生服务好、教导好,希望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能认认真真学习,离开学校能快快乐乐生活。”

本学期伊始,学校开展了“勤俭节约记心间,争做光盘民大人”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鼓励师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晚上六点,学生食堂正是就餐高峰。收餐具的杨忠孝不停地收餐具、倒垃圾、分门别类摆放餐具。他一边忙碌着,一边还不忘对光盘的同学竖起大拇指点赞。“我家住黑龙江,家里世代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早些年,虽然年年在黑土地上耕作,但一家老小仍是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有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我们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常常和同学们说,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同时也不能忘本啊,是土地养育了我们,是农民的翻土犁地保证了大家的一日三餐,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杨忠孝一翻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的真情,也让记者深切地感觉到,“大思政课”教育正润物无声地浸润于大连民大的每一个角落、流淌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言行、深植于每一名学生心中,整个校园都散发着浓浓的“思政味儿”。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价值比能力和知识更加重要,思想信念和价值信念的塑造引领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和铸魂工程的背后,是一场全校范围的育人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是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凤凰涅槃。这是一个大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必须体系化、长效化、常态化,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才能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赵铸如是说。

(党委宣传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