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教师节特别策划:用奉献诠释民族教育的真谛——2020年教师节评优表彰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先进事迹(一)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编者按2019年以来,学校党委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紧随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锲而不舍推进改革发展,尤其今年,按照中央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部署,在国家民委党组和地方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坚决抓实疫情防控,奋力推进事业发展,把疫情防控、政治建设、制度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整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党委宣传部推出以“用奉献诠释民族教育的真谛”的主题宣传,从获得突出贡献奖的教师中,撷取一些故事片段,展示这些默默耕耘者的大爱和奉献,智慧和风采。让我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携手同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共同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设计学院院长包海默

“专业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包海默对于专业建设的理解,这份理解来自于他长期坚持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线。他把自己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融入专业建设,融入专业研究。

包海默负责的工业设计专业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他推动产品设计专业也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2019年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评估A+等级。作为负责人推动设计学获批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产业急需一流人才》获得了2018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教师,他也时刻注重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引领。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无数的科研团队都在为抗击疫情作着自己的贡献。包海默也一直关注着疫情发展,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他和团队师生几经商讨尝试,为广东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出单通道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在深圳市南山疾控中心和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临床验证实验,并申请了广东省重点抗疫产品项目,在本次疫情的快速检测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是能扛起时代重任的,有着感恩之心和家国情怀的。作为教师、作为设计师,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担当和情怀传递给学生们,这样,他们的设计才能有温度,才能真正被社会所需要。”包海默说。

在设计学院,包海默工作室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学生们用“897”来形容他们工作室的特点。所谓“897”就是学生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坐进工作室,晚上九点离开,中间不设置休息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决定,一周七天都是这样。要是遇上大赛或者设计节,加班通宵更都是常事。这样的“高压”让学生们对竞争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合作有了深刻的体验,当然,也让他们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斩获奖项,收获成功的喜悦。

备受国际关注的2020年德国iF设计新秀奖年度第一阶段获奖结果揭晓,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喜获12项大奖,是我校历史上获奖最多的一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由包海默工作室师生团队完成的设计作品“Wire Worm”荣获“BEST OF THE YEAR”年度大奖,并获奖金3000欧元。

“奖励是对学生们一定阶段学习成果的肯定,但随之而来的自信笃定会支撑他们在设计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包海默一直希望他的学生们能脚踏实地,用心做每一个设计,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既是一份师者的初心,也是一份美好的期盼。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

获评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主持完成首届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发表2篇教学研究论文。作为专业负责人积极组织校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认证的申报工作,所承担的课程评为校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

刚刚过去的一年,张汝波奋斗在教学一线,收获在教学一线。

在教学上,张汝波多年前就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方案。何为“分层教学”?即通过对学生兴趣引导、职业规划,将其学习方向分为学术类、实践类、管理类,学术类注重理论培养,备战考研;实践类注重实用性技术学习,对接就业;管理类注重综合素质养成,倾向于应对公务员等各类考试。

考研率不断提升,就业率逐年攀升,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或,有了更好的人生方向,张汝波觉得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在张汝波看来,教师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来自于学生,而学生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力量则来自于老师。“立足学校办学宗旨和学院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知道社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老师就必须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去看、去体验。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张汝波说。

利用假期,张汝波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真实感受行业领域的现实发展状态,以此辅助校内育人课程内容的更新。

从个人发展到队伍全面提升,张汝波着眼的问题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名师”的品质,更体现了一位“明师”的胸怀。

在张汝波的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一项仍然还是教学,在他心里,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现在他还为学生们讲授《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进度不能过快,他学会了“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中观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倾注全部的耐心和细心。就像1987年,他第一次站上讲台时一样认真、严谨、投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可能就是我真正意义到这份职业的价值的时刻。”张汝波笑着说,“我自己也许只能闷头研究一个机器人,但是如果我能培育满园桃李,他们能造出多少个机器人?想想都觉得幸福、伟大。”

对专业领域的钻研让他先后斩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申请多项专利。他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和理论成果撰写成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强化学习理论及应用》《计算智能基础》《计算机控制原理与系统》《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等著作、译著、研究生教材、本科生教材相继出版发行。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荣誉也斩获囊中。

三十多年来,张汝波先后培养了20余名博士、120余名硕士。而今,他的学生分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的也已经成为教授、副教授,像他一样坚守讲台,传道受业。

“民大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奋斗平台,民族教育工作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再续新篇,做一个合格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张汝波说。

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阮成江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贵州玉屏,满山遍野的油茶林里,沉甸甸的油茶果垂挂枝头。高产稳产的油茶良种“民玉2号”“民玉3号”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民玉2号”“民玉3号”是阮成江团队培育出的油茶良种和新品种,亩年产茶油50公斤以上;突破了大小年结实难题,具有年年结实、年年丰产特性,居国际领先水平,至2019年春,选育的油茶良种已在玉屏、思南、碧江等地推广了6万亩。亩增收3500元,玉屏油茶仅2017年就带动了一万多人精准脱贫。

阮成江还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优良种质+最佳配合力+高异交传粉配置格局”的丰产营林模式以及低产林老油茶树高接换冠名贵山茶花砧穗分子识别技术,获授权3 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油茶林高产栽培的分子设计方法”、“一种油茶丰产高接换冠的分子设计方法”和“一种老油茶树高效嫁接山茶花砧穗组合选配的分子识别方法”。应用专利技术已建成10亩油茶新林,改造2.3万亩低产老油茶林,成功嫁接出5万株树冠高大的名贵山茶花。

未来三年,铜仁市油茶面积预计达到200万亩。油茶进入盛果期后,亩产茶油达50公斤,可带动10万人以上精准脱贫和长效致富,可为助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显著贡献。

按目前基本预测,每公斤茶油能卖到160元,一户农民种植5 亩油茶,就能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因为油茶盛果期可达70-80 年,一代脱贫可福及子孙几代人。

文冠果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我国北方唯一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是新型健康木本食用植物油,也是我国北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

阮成江带领的文冠果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文冠果种质创新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冠果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低产林丰产改造和提质增效、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产品开发方面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和合作伙伴一起首次完成了文冠果全基因组测序,为开展文冠果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抗旱和优质高稳产基因挖掘、基因功能鉴定和基因编辑育种提供了基础。阮成江团队创建了基于目的性状关联SNP和SSR标记的优异种质鉴选分子识别技术,筛选出了 13个文冠果优良无性系。创制的优异文冠果新种质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冠果产量不稳定和低产难题,盛产期文冠果亩产种子可达150-200 公斤,是原来产量的3-5倍,充分发挥了文冠果产业在精准脱贫和长效致富、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去年,由我校牵头组织申报的“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批,联盟将围绕文冠果全产业链,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阮成江扎根民族地区一线,培育新品种6个、良种2个,取得了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被评为全国民族团队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批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辽宁省文冠果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建筑学院副院长:侯兆铭

来到民大的十几年,侯兆铭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一线,以真心真情关爱每个学生成长,坚持德育为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民族的社会责任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动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向工作岗位。

疫情期间,接到线上教学任务后,侯兆铭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线上授课方式。在正式开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授课测试,查看网络授课平台等的授课效果。从网络授课的方法、内容到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深入思考,结合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授课特点,引导全工作室紧跟网络授课节奏。侯兆铭还带领建筑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

侯兆铭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精心设计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讲解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注重开展有效的深度互动,从强化开放性建筑设计话题的讨论、互动频率、问答深度等,在课堂上完成线上设计草图的即时修改。一堂专业课下来,侯兆铭为学生修改草图的次数达十几次。

“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我要做到最无愧于学生。我觉得老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把他们当作自己亲孩子,就会对他们有感情,就一定能把他们带出来。”侯兆铭说。

工作室有两名转专业学生,之前对于建筑学的专业软件没有相应的学习和了解,线上学习期间学习上困惑更多。侯兆铭坚持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主动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供软件学习的指导,安排工作室大三的学长学姐们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方面的帮扶,目前两名学生的线上课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原来,他有个学生在大冬天穿着很薄的衣服,他知道学生家庭情况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学生到商场买羽绒服。

“作为一名民族高校教师,作为广大知识分子的一员,我将一如既往地把爱国作为人生底色,把奋斗当作生命注脚,胸怀家国、心怀感恩,积极投身民族院校教书育人的伟大实践,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侯兆铭说。

侯兆铭还积极响应国家民委、学校党委号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扎根铜仁两年半并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光荣入党,被铜仁市委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无论是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还是到攻坚扶贫主战场帮助当地发展,侯兆铭说他都用良心、用真心去做。“我将继续竭尽全力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爱党爱国的使命情怀,为国家多做贡献,为社会多做奉献!”

(责任编辑 李素梅 李舒婷 大图设计 李舒婷)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