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吕国忠科研团队:食用菌搭起脱贫致富路

首页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4日

编者按2011年国务院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要求部署,助力片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国家民委有关通知要求,学校已连续八年选派优秀的领导干部及专家学者到武陵山片区挂职。八年来,派驻联络员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充分利用校园新闻媒体,全面挖掘派驻联络员同志的典型事例和事迹,生动、鲜活、立体地展示他们的精神面貌、工作经历及生活状态,总结推广派驻联络员同志工作中的好经验、新方法,凸显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积极研究和对接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排排明亮的标准化大棚,干净整洁的栽培厂房,品种珍稀的羊肚菌、竹荪……如今,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食用菌种植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而五年前的这里,食用菌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没有科学的种植技术,不懂菌种的制作方法,也没有像样的生产厂房,菌子种下去看不到收成,不少农户宁肯外出打工,也不敢投入资金发展种植食用菌。

“直到2014年开云官方入口的专家团来到我们这里,农户们才摸着门道,用技术引领食用菌种植,才有了现在的规模。”让万山区区长张吉刚和当地种植户们感激不已的专家团,正是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吕国忠科研团队。从课堂走向田间地头,五年来,吕国忠团队跨越山海,为万山区的食用菌种植户带去了宝贵的“致富经”。

对症下药 给万山区食用菌“开处方”

茶树菇、黑木耳、羊肚菌、竹荪……这些小小的食用菌,正是万山区农户们这几年来致富的“法宝”。但这些菌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湿度、温度、无菌条件必须达到适宜的状态,才能培植出高产优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食用菌。

而当地菇农大多都是小学、初中毕业,不懂专业的种植栽培技术,过去的十几年里,种植菌菇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走,经常出现病虫害、菌种腐烂等问题,产量一直上不来。

吕国忠团队来到万山区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当地食用菌的种植情况。“备料时用的锯末要选择阔叶树……水分要控制在60%-65%,水分太多会导致氧气不够……菌棒要按照‘井’字形码放……冷库储藏温度要恒定在4℃……”一进大棚,吕国忠的“田间培训班”就开课了,他的身后,挤满了菇农。

在走访考察食用菌的生产车间、配料池过程中,吕国忠只要遇到问题就会停下来,当地的菇农打趣道:“吕教授给我们开的‘方子’治好了我们种植的‘老毛病’。”

在一家公司走访时,吕国忠发现40万棒菌棒中就有6万余棒受到杂菌感染。他立即进入储存间查找原因。一番观察后,他发现接种人员所用器具消毒不严、捆绑时菌棒袋口未封严实、菌棒灭菌后运输管理粗放、发菌期间管理不善等问题正是导致菌棒感染的“罪魁祸首”。吕国忠即刻对症下药,给予具体指导意见,为其挽回了十几万的损失,公司老板拉着吕国忠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解决了技术问题还不够,只有实现菌种的自主繁育,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高产出。“自主培养的菌种每棒可以节省2.5元,算下来种植几十万的菌棒能节省一大笔钱。”荣忠食用菌合作社菇农刘蓉说。

在吕国忠团队的指导和研究下,万山区已经实现了食用菌菌棒自主生产,实现了“花菇”等品种菌种自主繁育,并完成从试管原种到栽培种到菌棒的全过程自主繁育,接种成功率达到98%。核心技术的掌握,使每个菌棒生产成本可降低2元以上。同时,当地还掌握了生态立体循环农业栽培技术,采取枣园林下套种食用菌的种植方式。

吕国忠团队正在帮助当地开展优良菌种选育和野生食用菌驯化研究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万山区山峦环绕,深谷密布,降水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3%左右,自然环境十分适合食用菌生长繁殖。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储存方法,食用菌种植将来会有大好的前景。”吕国忠说。

不仅要教会技术 更要改变观念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村的侗菇菌业公司里,工人们顶着烈日,忙着清运田间的废菌棒,为下一轮黑木耳种植腾地方。基地刚下种,就被外地客商预定了。“好木耳根本不愁卖。”公司负责人刘元义自豪地说。

2015年之前,刘元义一直在外地打工,直到听说家乡的食用菌产业有了好的发展形势,才动了和朋友一起回家种植食用菌的念头。回到家乡,刘元义正好赶上了我校举办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第二期食用菌菌种扩繁及栽培关键技术培训班,他立即报了名。“到大连培训,听了吕国忠教授的详细讲解,参观了大连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对食用菌种植前景有了更清晰的预判,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刘元义说。

参加完吕国忠教授的培训班,刘元义便回乡开始了种植食用菌。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刘元义跟吕国忠团队成员一直保持着联系,有什么技术问题他第一时间就会打电话向“智囊团”请教。

如今的刘元义,已经成了种植黑木耳的一把好手,他的公司也发展的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他公司种植的27万棒食用菌抢先上市,数十万斤新耳被抢购一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吕国忠培训班也一直在开展着,他不仅把农户请到学校实验室手把手地教,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作业生产,还让农户到大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进行观摩,开阔视野,掌握技术,树立信心。

面对几年来万山区食用菌种植的变化,万山区区长张吉刚激动地说:“开云官方入口的帮扶,不仅教会了我们万山区农民致富手段,为万山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现代农民和农民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依靠科技,相信科技,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除了在贵州大山深处帮扶农户种植食用菌,在辽宁省内,很多菇农也都知道,开云官方入口有一支食用菌科研团队。从庄河市吴炉镇的弘大食用菌公司到鞍山市岫岩县哈达碑乡宏山食用菌合作社,都有吕教授团队的足迹。

“一次两次讲座培训根本无法完全解决当地农户们缺乏种植技术的难题,必须要深入当地长期指导、长期培训。”在岫岩,吕国忠搬着电脑、投影仪走进村民家里,讲起了种植技术,农户们就坐在炕头上听着培训课。

“原来我们种植食用菌的原材料基本都是锯末,一不当心就会产生杂菌。吕教授他们一来,说是秸秆和玉米芯也能做原材料,这下好了,解决了杂菌问题不说,还环保呢。”菇农刘德仁乐呵呵地说。

目前,吕国忠团队正在帮助当地种植户研究菌棒的自主生产问题,小小的食用菌,搭起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我们要通过建立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消除种植户对技术保障的心理恐慌。不仅要教会他们技术,更要教会他们积极寻求致富途径的观念。”吕国忠说。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贾慧芳 责任编辑 李舒婷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