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改革发展•院长访谈录】为民族地区及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机电一体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对话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

首页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4日

编者按2019年是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和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学校在开学初就召开了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学科建设会议、学校工作布置会议,对落实学校更名大学后首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学校学科建设,持续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行动。从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改革发展•院长访谈录】专栏,特邀各学院院长畅谈学院目标发展之规划,改革建设之思路,以飧读者,敬请关注。

记者:张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专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请您介绍下机电工程学院的发展愿景和发展定位以及您对这一发展定位的解读。

张汝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连续颁布了关于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即《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在《“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协同制造被列为第二位,其目的即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辽宁省政府也颁布了《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发展思路是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战略机遇,构建沈抚机器人产业带,依托大连金州新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完善产学研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水平。

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为机电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看,机电学院涵盖的学科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主力学科。目前机电学院专业结构合理,比较齐全,既保持传统特色专业,同时也增加了国家产业升级发展需要新工科专业。机电学院的发展建设如何与“智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需求进行交叉融合,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机电学院面临的新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机电学院办学定位应该紧密围绕汽车行业智能制造领域,以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汽车电子与动力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为特色发展方向,以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民族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

机电学院发展目标的初步设想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凝练方向、打造平台、提升能力、迎接挑战。尽快形成较完备的本科、研究生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满足国家、地方、民族地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学科建设,全面提高科研与研发水平,力争在学科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学术成果方面有新的突破,把机电学院最终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科学院。

记者:在“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科学院”的目标定位下,请您谈一下机电工程学院的教育理念或者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创新教育方面有哪些探索与实践?

张汝波:近几年,国家就如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这些文件、会议精神为我们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所以机电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焦社会需求,注重内涵建设,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评估)标准为指导思想,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上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从市场定培养,从就业看转型。紧密围绕地方工业需求与汽车行业,以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打造机电学院机械、自动化两个核心实践平台。

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做法有四点,一是将创新教育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自动化类专业在大三和大四开设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1和2》;二是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对于学生创新活动采取开放管理的做法;三是和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平台,2014年由我校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大连民族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从2016年7月份开始机电学院机械类三个专业入驻双D港科技园,各专业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学校开学初召开了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学科建设会议、学校工作布置会议,对落实学校首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做出了明确要求,那么机电工程学院如何落实党代会目标任务?

张汝波: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对标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详细制定了《机电工程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从党建工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工作、学生工作方面分解24个工作要点,进行全面落实和执行。

在党建工作中,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增强党建工作组织力,突出学科建设;二是增强党建工作服务力,突出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政治力,突出服务国家战略。

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推动学科健康发展。依托机电工程学院重点发展方向,科学布局学科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老中青结合的科研梯队。加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等各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发挥平台的科研引领优势。

在专业建设工作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优化专业设置,加快转型发展,主动布局机器人工程专业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依托双D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实现对传统机械类专业的转型升级,依托自动化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强化成果绩效管理,调动科研工作积极性。通过鼓励和激励政策,引导非科研团队成员教师围绕团队方向开展研究,壮大已有科研团队和培育新的团队,丰富机电学院科研方向。鼓励教师深入民族地区调研,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寻求服务民族项目的突破。

在学生工作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推进协同育人建设。巩固推广“民族之魂”赛车队和“军魂班”团支部两个全国活力团支部建设成果。依托双D港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模式,以科技创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双D港工程实训基地、“民族之魂”车队平台,凝聚合力,共同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记者:请您谈一下机电工程学院如何准确把握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明确要求、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推进党建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的?

张汝波:机电工程学院积极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坚持以党建工作带动中心工作,探索实施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创建教学型党支部突出学科建设,通过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突出高质量发展,通过创建科研型党支部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政治功能,为“三个突出”战略在学院落地生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围绕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要求,机电工程学院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坚持政治统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学习。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将政治学习作为教师培养发展的重要内容。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和效果。二是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学校落实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将工作措施落实到具体支部、党员个人,明确到具体日期、工作成效。三是为改革发展助力。通过党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调动干部教师积极性,进一步聚焦学科建设、聚焦教学科研、聚焦人才培养,带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刚刚获悉,机电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得到教育部获批,请您介绍下学院有哪些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汝波:今年3月21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文件,机电学院申报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获批,这是我校第一个获批的新工科专业。新专业的获批,对于机电学院拓展、改造和升级现有传统专业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将认真做好招生和教学准备工作,加强机器人工程专业统筹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夯实专业内涵。按照新工科的理念,对标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把机器人工程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

在成功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后,目前机电学院本科专业数达到6个,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其中机器人专业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专业为开云官方入口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开云官方入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近几年,机电学院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凝练设立了先进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汽车动力控制与自主驾驶技术、复杂装备监测与诊断技术、智能感知与传感器技术4个发展方向。围绕凝练的学科方向,打造了三个学科团队。积极开展先进控制理论、机器人及无人系统控制与决策技术、汽车发动机节能及排放性能优化控制、旋转机械故障的非线性特性与故障机理、通用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技术等研究,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会议。依托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SCI一区国际期刊及国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记者:就业工作牵涉到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机电工程学院在学生就业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张汝波:对于国家来说,就业是民生,对于学校来说,就业是一项最重要的课题。就业工作不仅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指标,牵涉到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的就业工作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学院定期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共同商讨制订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落实好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四三二一”帮扶政策。学院成立“校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校友服务资源,完善校友联系的渠道,收集校友发布的就业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捕捉就业市场动态,创新就业工作模式。针对个体化差异,从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学业生涯导航、全程就业指导三点着手,帮助学生规划个人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二是推动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就是对学院人才培养直观反馈,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接纳程度,就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的直观体现。学院每年都会对年度就业情况认真总结形成报告,分析学生就业创业面临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既满足学生专业知识需求,又突出学生个体化发展。多年来,学院坚持开展“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一系一赛”“基础能力培养计划”等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三是培育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学院注重与企业对接,深入企业宣传学院,让企业了解学院特色、教学特色、人才特色,同时学院充分调研市场用人需求,掌握制造业发展脉搏,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效指导。学院主动联系企业,连续两年召开机电工程学院专场招聘会,先后引进50多家企业进入校园,让企业走进学院,为开展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李素梅 创意设计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