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机电工程学院:学风建设,还要从“双创”说起

首页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31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

党委书记赵铸在学校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的人生追求,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严谨治学,以正确的价值观浸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让民大校园成为求学治学的最佳环境,让民大学风成为民大文化,让“学在民大”成为民大口碑。

事实证明,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立校之本,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希望全校师生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党委提出的“学在民大”有机结合,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学风建设的要求部署,党委宣传部在校园媒体开辟了【学在民大】专栏,宣传报道各单位、各部门在开展学风建设方面的典型事例及经验做法。

机电工程学院是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学院之一,尽管从现在的形势看,当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学校发展战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他们就像逐日的夸父,跑掉了鞋子,跑散了筋骨,只是,心中拥抱太阳的梦想始终没有放弃。

2015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写进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而这一年,开云官方入口工程教育学院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年,机电工程学院的“双创”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已日趋成熟,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风生水起。

动手,是最好的创新

走进双D港科技产业园区,有一个叫“智造空间”的工作室,里面摆放着一台造型奇特的机器人,别看它长得其貌不扬,但是来头却大着哩!它叫“湖面垃圾清理机器人”,在2018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代表我校力压多个高校队伍,获得冠军。

从作品方案的设定,到作品耗材的选购,机械设备的加工,再到作品完成的调试,都是机电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比赛前,指导教师吴宪雨放弃了暑期休息时间,集合了参与2018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和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的参赛同学,进行暑期集训,从工作室内的制作作品,再到龙腾湖的实地测试,师生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9项中国机器人大赛和8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作品的制作。时光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取得了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

当然,“智造空间”工作室还有许多来头不小的机器人,多年来,共有500余名学生在工作室参与机器人以及各项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至今共取得了国家一等奖13项,国家二等奖11项,国家级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13项,省级二等奖11项,省级三等奖若干的好成绩。“同学们可以在实训中心完成所有操作,3D打印、激光切割、数控切割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吴宪雨说道。

吴宪雨说的双D港实训中心,一期建设投资达1350万,建筑面积将近两万平方米,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拥有现代制造设备、基础加工设备、磨具制造设备、数字培训设备等教学仪器600多台(套),工具、量具、刃具6228件。不仅满足了整个机电工程学院的实训需求,更是满足了全校甚至其他学校的需求,目前是全大连市最大的实训基地。

“工程教育学院是集工程训练、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和服务社会四大功能为一体,是培养工科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我们计划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和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高校一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平台。”工程教育学院院长、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德全说。

当然,对于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平台不仅仅局限于双D港,在开发区校区综合楼九楼,也有他们发挥的一片天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竞赛、中国工程机器人竞赛等国内大学生知名赛事都可以在这里筹备。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辽宁省二等奖的参赛项目“基于远程无线传输的管道漏液多功能监测系统”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该系统是针对复合能源供热系统漏水监测的难题,设计巡迹小车、管道攀爬机器人和漏水节点监测设备,对管道漏水进行远程智能监测。

“我们这里24小时开放,只要你有了想法就可以随时来这里实现,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等教育培养理论人才重要,培养工程人才同等重要,这个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基础和创新素养,为日后参加学科竞赛取得良好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学风建设。如今,在九楼的这几个工作室已累计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20余项,二、三等奖3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指导教师汪语哲介绍。

说起动手能力,机电工程学院还有一支“明星”团队,那就是“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队,车队201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吸纳学子1000余人次,自主设计生产了8代、共计15辆赛车。车队长期活跃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节能车大赛等各大赛事中,并取得过全国总成绩第五、单项成绩第三的优异成绩。“生命不息,革新不止。这是车队人一直以来流传的口号。每一年我们都在变化,在创新和改进,在车的减重、性能、整车设计上都有很大改进。”车队的负责人刘长宏老师说道。

创业,打破无从下手的困境

不管是在车程需要半小时的双D港实训中心,还是在占地不大的综合楼九楼,大家都在努力将自己的“金点子”变为生产力,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在两校区先后注册成立了四家公司。在国家强调双创型人才的背景下,机械设计和车辆工程的两名2014级学生杨贵雨和李龙政抓住机会,成为了第一届“工程实训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员,创立了放大镜品牌礼品设计工作室。这是一家为品牌商做礼品设计方案的设计工作室,对商务礼品、纪念礼品、宣传礼品、随手礼进行定制化原创设计,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新生的入学纪念礼物就来自于他们的工作室。

“那时我们俩每天上午看书画图,下午研究设备,晚上开始加工,通常一干就到后半夜,一点都不觉得累。”杨贵雨说道。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设计办公室和加工间,随着项目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面向各高校招收大四学生前来实习。

自动化2014级的学生李佳乐在校期间参加过多项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依托于这些竞赛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及指导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对接,创立了大连天凯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空调等机电产品领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大数据分析等相关内容。大连百惟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叫张皓天,是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16级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连续三年主持、参与“大创”项目,均获得国家级立项,目前公司处于前期研发阶段,主要是根据工业需求设计创新产品,在余热回收方面取得成果显著,申请发明专利66项、软件著作权5项。也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黄家琦创立的公司叫“大连云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他大一下学期加入了实体机器人工作室学习,获得“2017-2018学年机电工程学院创新实践之星”荣誉称号。他的公司主要经营无人机机载通讯设备、新型农用无人机机载喷洒设备、新型药物喷洒设备设计、生产销售,相关产品配件销售,相关产品使用培训,后期维护及维修业务。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通过推进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优化师资人才队伍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涛说。

机电工程学院还将创新教育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自动化类专业在大三和大四开设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1和2》;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对于学生创新活动采取开放管理的做法;和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平台,2014年由我校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大连民族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从2016年7月份开始机电学院机械类三个专业入驻双D港科技园,各专业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直以来,机电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素质铸就成功,创新引领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以培育优良学风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把学风建设融入创新创业工作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立德树人,教育为本,不遗余力地培育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贡献机电人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说。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曾玉兰 李百成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